首页 / 国外名人 / 摩尼

摩尼

2024-07-31 08:39国外名人

摩尼(Mani,约公元216—277),一译牟尼,摩尼教的创始人。

摩尼系出伊朗名门。他的父亲帕提克是埃克巴坦那(今哈姆丹)人。母亲名马尔·梅丽延出于安息王族。安息朝末年,帕提克自故乡迁至南巴比伦,在麦森尼地区一个农村定居下来。摩尼就是公元216年生在那里的。

帕提克是个有宗教热诚的人,他参加当地的浸礼派教会。阿拉伯作者称此派为“穆格太西拉”,意思是“沐浴的人”。浸礼派是公元一至三世纪流行于两河流域下游的所谓“诺斯提派”的一个支派。诺斯提派那时有许多派别,说教各有不同,而大致都主张:可见的现实世界是由黑暗和恶的势力形成的; 人只有靠“玄识”,即神秘的直觉知识——即所谓“诺西斯”才能够了悟自身具有的神性。这种宗教气氛弥漫的环境对摩尼的思想有深刻影响。据说,就在他诞生之前,天使陶恩(“伙伴”)已在他母亲的梦中示兆,说他将负有崇高的使命。公元228年,摩尼年12岁,天使陶恩指示他脱离浸礼教会。240年,摩尼年24岁,天使陶恩向他作第二次指示,要他公开出面建教。这时,他自视为圣灵和一切知识的化身,由神派遣到人世的“光明使者”。他开始向周围的人传教,最初并不成功。只有他父亲和另外两个信徒听信他。于是他决定周游,最先是到萨珊朝都城泰锡封,随后远游至梅克兰、印度西北部和中亚。大约过了一年多,他返回伊朗和巴比伦。

242年,萨珊朝开国君主阿达希尔(公元208—242在位)逝世,其子沙卜尔一世(公元242—272在位)继位。摩尼由沙卜尔之弟卑路斯引见这位萨珊朝第二代君主。他献给沙卜尔一部书,叫作《沙卜尔干》。他在此书开端写道:“智慧和善行时时由明神的使者传到人间。有一个时代由名叫佛陀的使者传到印度;又一个时代由名叫琐罗亚斯德的使者传到波斯;又一个时代由名叫耶稣的使者传到西方。时至今日,启示又降下来,在最后这个时代,先知的职分落在我摩尼身上,由我作向巴比伦传达神的真理的使者”。

摩尼不只自认为是神所派遣的最后一个使者,他还要建立一个包含一切现存宗教的要义,不受地区和国界限制而为世人普遍信奉的宗教。他的这种思想深受沙卜尔一世欣赏。“普遍”宗教适合沙卜尔缔造帝国的需要。沙卜尔支持摩尼传播他的“普遍”宗教。有的作者说,摩尼曾随沙卜尔数次出征,260年沙卜尔俘获罗马皇帝瓦列里安努斯一役,摩尼就在军中。终沙卜尔之世,摩尼在萨珊帝国境内各地顺利地传教,并且派遣弟子四出,远在帝国以外各地布道:244和266年之间,派艾达和帕提兹到埃及; 261年或262年,派艾达和阿卜扎赫亚到今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省; 最后,还派马尔·阿摩到呼罗珊的艾贝尔沙赫尔和木鹿。这都是沙卜尔在位时的事。有的阿拉伯作者说,沙卜尔对摩尼的支持只有10年,以后由于琐罗亚斯德教即袄教的反对,就把摩尼放逐了。此后摩尼又到印度和中亚,直到沙卜尔一世逝世,才重返伊朗。近代作者认为那是靠不住的传说。事实上,沙卜尔一世之子霍尔米兹德一世(公元272—273在位)继位后对摩尼还是像沙卜尔那样一直支持他的。

摩尼所宣扬的教义通常称为“二宗三际论”。所谓“二宗”是指宇宙的两种根本存在, 即光明与黑暗;“三际”是指由光明与黑暗贯串着的三个时代。这是他的神学的宇宙观,内容大致如下:

初际,即第一个时代,“世界未立以前,尚无可见世界,只有无限的光明与无限的黑暗两界并存。明界住着“大明尊”或“明父”,他拥有五个国土, 叫作“微妙相”(官能),“微妙心”(理性),“微妙念”(思惟),“微妙思”(想像),“微妙意”(意志)。这五个国土其实就是光明的五种品质。暗界住着黑暗之王,那里充满烟焰、迷雾、破坏性的风、恶毒的水和凶险的黑暗。明暗两界只有一面相接,原本各自相安。宁静状态由于暗界的分子冲入明界而被破坏,初际于是告终。

中际,即中间的时代,也就是明暗二宗或两种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时代。明界既遭黑暗侵入,大明尊于是召唤善母(即生命之母),善母又召唤先意(即初入,有时亦被称为阿胡拉马资达)抵御黑暗,保卫明界。摩尼说“召唤”或“化出”,不说“生出”,因生产或创造都会将光明分裂。先意披挂着所谓“五明子”(即五种原素:气、风、明、水、火)甲胄御敌,战斗失败。五明子被众暗魔全部吞掉。先意请求明父救援。

明父又作第二次召唤。这一次召唤出来的是“明友”、“大般”(建筑者)和净风(活跃的精灵)。净风深入暗界,救出先意,杀死并支解众暗魔。暗魔吞下的光明分子被挤出来,由净风造成日月星辰;被支解了的暗魔,由善母用它们的皮、肉、骨造成十天八地,为的是雨露可以从中挤出更多的光明。大般是建筑者,他的任务应是修筑囚禁暗魔的“铁围四院”。可见世界于是开始形成。“如是世界,既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

最后,为了彻底解放被暗魔吞食的全部光明分子,大明尊又作第三次召唤。这一次召唤出来的是惠明使。惠明使以其美妙的幻象出现在男女暗魔之前,在男暗魔之前现女像,在女暗魔之前现男像,使他们和她们因贪爱而吐出所有的光明分子。惠明使开动日月二大“明船”,由光明之柱运载“善子”(光明分子)回到光明的本界。但暗魔吐出光明分子时,还随着吐出了“罪恶”。那黑暗的东西落在大地上:一半在湿地(海洋)上,生出一个凶恶的妖怪,被杀死;一半在干地上,生出五树,是为一切植物的起源。原已怀孕的女暗魔的胎儿流产,落在大地上,产生陆海空中的各种动物。斗争至此尚未完结。黑暗之王和他的配偶仿照惠明使的形象生下亚当来。亚当身上集中了被黑暗囚禁的光明分子的大部分。随后,夏娃也生下来,她的光明分子少些。就是由黑暗恶魔生下来的亚当和夏娃,他俩成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有光明分子形成圣洁的灵魂,却被禁闭在不圣洁的肉体里。因此,大明尊派遣夷数(即耶稣)下界唤醒沉睡中的亚当,使他认识他自己的光明本性和宇宙的由来。夷数叫亚当尝生命树(即知识树)的果实。亚当于是彻悟,悲痛呼号道:“愿灾害降给创造我身的妖魔,愿灾害降给将我的灵魂囚禁在肉体里的妖魔,愿灾害降给那使我成为奴隶的反叛者!”

亚当虽然痛感肉体囚禁了他的灵魂,因而决心恢复纯洁的本性,但后来终于忘却自制,又与夏娃生下悉特。人类是悉特的后裔,于是光明又遭囚禁。摩尼以为,人必须克制情欲,抛弃物质享受,锻炼纯洁的本性,成为“新人”,以便上升永远光明境界,永享极乐。

但上升并不是简单的事。依照摩尼的教义,人有三类。第一类是他的教团中的僧众“电那忽”,即“虔诚信教者”①,严守戒律,不婚,不拥有私产,“年一易衣,日一受食”,不肉食,不杀生,不能采摘果实乃至种植谷物。因为这一切都有碍于解放光明。为此,他们常被称为“清净电那勿”,他们死后,迳由“光明之柱”引向明界。第二类是摩尼教的一般信士,即所谓“听者”①。他们虽然也遵守某些戒律,但仍过着一般的世俗生活,死后要经过多次轮回,等到完全净化,才得上升。第三类是恶人,他们死后只有在凄惨绝望中飘荡,直到世界末日。那时,一切光明分子重返明界,恶人堕入无明深坑。宇宙崩溃,熊熊烈火,无际无边,延烧1468年(为什么延烧1468年,学者一直找不到解释)。这就是中际的最后结局,也是后际即末一个时代的开端。

后际实际上是初际的重现,光明与黑暗永远分离。敦煌莫高窟《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云:“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光明与黑暗在中际的多次反复斗争,结果只是恢复到初际两者并存的状态,光明毕竟不能克服黑暗,使无明世界出现光明。

总的来看,摩尼的教义是极端的二元论神学和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它在本质上反映伊朗奴隶制危机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大众对现实的不满。当然,这种使人寄希望于虚幻的明界天堂的宗教不可能给人民大众指引摆脱压迫和奴役的出路。但在教人忍受冷酷的现实的同时,它也指出了一个消极对抗现实的原则,那就是对生育和生产概予否定,这一点确为摩尼教义所独有,而也就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它不能长久见容于萨珊朝的统治者。琐罗亚斯德教的僧侣对摩尼尤其仇视。因此,在霍尔米兹德之弟白赫兰一世(公元273—276在位)即位后,对摩尼教的迫害立即开始。白赫兰说:“此人号召人民毁灭。我们先要把他毁灭,不要让他的阴谋得逞。”

摩尼于是被关进伊朗西南部恭德沙卜尔城的监狱。他在狱中关了相当长的时间,受尽酷刑,于277年2月27日死在狱中②。这是一种说法。若据阿拉伯史家泰白利所记,摩尼曾向白赫兰说教,白赫兰把他交付琐罗亚斯德教的大僧正审讯, 判为恶魔的邪说,于是下令在恭德沙卜尔城将他处死。还有些传说,摩尼是被剥皮而死,他的尸体填上了谷草,头高挂在恭德沙卜尔城门上,那个城门以后被称为“摩尼门”。

摩尼死后,继之以大规模的迫害,摩尼教徒大批遭屠杀。白赫兰二世(公元276—293在位)时,摩尼教的最高领袖(“法王”)西斯惨被磔裂,摩尼教徒四散逃亡,而随着摩尼教徒的远走,摩尼教更加广泛传播。在摩尼死后一个世纪内,阿塞尔拜疆、小亚、阿拉伯、埃及和北非,稍后在中亚,都建立了摩尼教的教团。

摩尼教有庞大的教团组织。摩尼在世时,教会内部已形成教阶制度。教内有五个等级,即:第一级,十二幕阇(“承法教道者”或“大师”);第二级,七十二萨波塞(“侍法者”,亦号“拂多诞”,即“知教义者”);第三级,三百六十默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级,阿罗缓(“纯善人”,即上文之“电那忽”);第五级,耨沙喭(“净信听者”,即上文之“听者”)。四、五两级,人数无限制。这五个等级的名称见上文所举《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与西方作者所记基本相同。

除建立教会组织外,摩尼为了使人了解教义,并防止在他死后信徒间意见分歧,他还亲自著书,阐述教义。摩尼所著书主要有下列七种,其中六种都是用叙利亚文①, 只有一种是用西南帕勒维文②写的。

前面提到的《沙卜尔干》一书属于最后一种。此书据说有摩尼的弟子参加撰写,书中描写得救的灵魂和混杂着恶魔和污点的灵魂,并称世界为一倾斜的山陵,平面的天空在其上旋转。我国吐鲁番曾发现此书的残篇。

此外六种书今已不存,惟据阿拉伯作者的记载,可知其书名和内容。这六种书是:(1)《秘迹书》,共18章,批评诸先知的奇迹,并讨论诺斯提派巴德桑的教义。(2)《二宗经》,据考订此即有名的《巨人经》,叙述妖魔反抗天界及其它英雄故事。(3)《探讨》,大概是前书的补编。(4)《福音》,此书很短,只有22节,以22个叙利亚文字母标题,内容讲救世主对向善的启示真正的玄识,即神秘的知识。此书后面附有另一书,即(5)《生命之宝》,讲光明使人得救,黑暗使人败坏。(6)《指引与约束》,在此书中,摩尼明确规定电那忽和听者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仪轨。

除上举各书外,摩尼还写了许多书信,指示他的门徒和泰锡封、巴比勒、梅森尼、艾德萨、苏西安纳、亚美尼亚和印度等地的教团。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埃及发现的纸草文书里就有一部他的书集的科普特语①译本。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出摩尼在世时他的宗教传布的情况。

埃及发现的科普特语纸草书中还有一部很重要的摩尼教的经籍,那就是《基发拉亚》。这个字本是希腊语,意思是“主要论点”,可意译为“要义”。此书是摩尼死后由弟子辑录他的遗教而成,虽非摩尼所作,关于他的生平和教义却有许多为以前所不知道的资料。例如摩尼受磔刑的情形,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最后,还有两件事应该提出。

其一,他是一个重要的文字改革者。原来琐罗亚斯德教的经籍使用帕勒维文,既多歧义,而且其中表意字不表音,所以难读易致误解。摩尼所著书采用叙利亚文的字母,精确表示元音,对伊朗北部和西南部方言都适用。他用这一套新字代替琐罗亚斯德教的保守的旧的写法。他所制定的字母为粟特语②所采用,以后便产生中亚各族使用的其它各种文字。

其二,他是一个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十一世纪末,伊朗作者艾卜勒·迈阿利在所著《诸教明解》一书中说:摩尼擅长书法,在一段白绢上写极小的字,只要抽掉一根丝,字迹就要消失。他还说,摩尼写过一部书,叫作《阿尔章》,其中有很多图画。“阿尔章”的意思就是“图像”。此书在十一世纪末还在迦色尼的宝库中收藏。现代有的作者说:此书是一部福音书,书中的图像是摩尼所作的插图。可注意的是,我国宋代明教徒所念经文中有一种叫作《图经》①,可能那就是仿《阿尔章》之作。伊朗大诗人费尔多西对摩尼极其推崇,他说:摩尼“来自中国”, 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画家。因此,摩尼工画直到现在当时常为人所称道。至于更晚的伊朗历史家米尔宏德(1433—1498)所记摩尼曾在东方国土装饰一个洞窟的传说,那大概是从我国吐鲁番有摩尼教壁画的事实辗转引申出来的。更新于:3个月前

相关推荐

  • 十方丛林

    腊月初八 释迦摩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根据佛经记载,本师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

    2024-09-03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