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申鉴》是东汉时期的一部政论性著作。荀悦撰。现存有《龙溪精舍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及《诸子集成》本。众多版本中以明正统时吴郡黄勉之训释本引据博洽,较为精当。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市)人。战国时名儒荀况的后裔,东汉末期的思想家、史学家。汉灵帝时宦官用权,荀悦托疾隐居。献帝时应曹操征辟,初任镇东将军、后迁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与从弟荀或、名士孔融俱侍讲禁中。主张实行国有土地佃农制,反对复井田。后孔融,荀彧均为曹操所杀,荀悦则以寿终。著作除《申鉴》外,另仿 《左传》体裁,以编年体改写 《汉书》,撰成 《汉记》。
《申鉴》全书分5篇,共约1万2千余字。其篇次为 《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政体》论述 制治大要,重点是提出了 法教并行说。文章指出: 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仁义在政治上的实施,便是教与法。故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矣。将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匹别对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桎梏鞭扑以加小人,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要使民畏死乐生,教法才能推行,故必须适当节制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劝诫君主圣王以天下为忧,天下以圣王为乐;凡主以天下为乐,天下以凡主为忧;圣王屈己以申天下之乐,凡主伸己以屈天下之忧。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极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极之;天下之道也。同时也得满足民众的基本欲望,行养生之道,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乐生畏死,教法才能推行,天下才能大治。《时事》论述应急行之要务。认为汉魏统治者政治上应重人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应明考试,正贪禄,省闲冗;经济上应将荒芜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绝末伎,同本务。指出汉五铢钱实使于事用,民乐行之,应尽快恢复;思想文化上应尊崇儒家的正统地位,放邪说,去淫智,抑百家,崇圣典,则道义定矣。《俗嫌》篇皆��祥谶纬之说。文中既重视人事,肯定人事对吉凶祸福的重要作用,批评卜筮、时群忌、淫祀、求仙等行为的荒诞不经。但同时又维护天命,认为人之生死,人寿长短,皆运也数也,非人力之力也。《杂言》上、下两篇皆泛论义理,提出了性三品和情无主恶说。文章指出性是指人的形体与精神等自然属性,命则指人事的吉凶祸福,性与命皆人一生下来就已定了。在作者看来性命有三品,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命相近也,事相远也,则吉凶殊也。认为中品的大多数人,通过人事努力可以使命运发生变化,取得不同吉凶的后果。因此他既主张君子循其性以辅其命,反对乘天命以骄,违天命以滥,又提倡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把性、命、人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维护封建统治所用。《申鉴》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指出: 性善则无四凶,性恶则无三仁。文中认为人性分品,不同人可分为九品,除最上品纯善,最下品甚恶之外,其余人都兼有善恶,所以要用教去扬其善性,用法去除其恶性,经教化,从善者可占一半,畏刑去恶者占四分之三,多数人是可以改变的。
《申鉴》以性三品和教法并行说为核心,自立一家,独成体系。其思想表现出中庸、揉合的色彩,具有二元论的倾向。其社会政治经济主张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限制豪强大地主发展的愿望,符合东汉末社会的进步趋向。书中提出的反对恢复井田,以防兼并,重本抑末,以赡民弱以及让农民耕种国有荒田,恢复汉五铢钱等具体主张,有很多为曹魏集团采纳实施,对曹魏的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申鉴》 的性三品说,以后不断得到发展,传承。从唐代韩愈的性三品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申鉴》性三品的影响。韩愈的通过 学(上品)、教(中品)、制(下品)的方法达到仁的方法也明显地与《申鉴》的教法并行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