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潜夫论》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东汉王符著。流传版本较早的有元大德新刊本;明程荣本、何镗本即 《汉魏丛书》本; 《湖海楼丛书》本; 《四部丛刊》本和《四部备要》本。注释本有清代汪继培撰《潜夫论笺》,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赵铎校正的新刊标点本。
王符 (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 (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末年的思想家、哲学家。少好学,有志操。由于 耿介不同于俗,不屑于求人荐引,以至终身不仕,著书三十余篇,以讥时政得失,因不欲彰显其名,故号其书曰 《潜夫论》 ( 《后汉书 王符传》)。
《潜夫论》现存10卷36篇,约20余万字。其篇目卷1:赞学、务本、遏利、论荣、贤难;卷2: 明暗、考绩、思贤、本政、潜叹;卷3: 忠贵、浮侈、慎微、实贡; 卷4: 班禄、述赦、三式,爱日; 卷5: 断讼、衰制、劝将、救边、边议、实边;卷6: 卜列、巫列、相列; 卷7: 梦列、释难; 卷8: 交际、明忠、本训、德化、五德志; 卷9: 志氏姓; 卷10: 叙录。
本书内容大都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也有涉及哲学问题。在自然观和认识论上,持以 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他认为气由 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 《本训》),再由阴阳之气产生万物,以至于人。又将 气、道并连,而 道之为物也,至神以妙,其为功也,至强以大(《德化》),因而有二元论倾向。反对虚论、华饰,主张 名理者必效于实 ( 《考绩》),反对圣人 生知之说,认为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 《赞学》)。
在天人关系和鬼神问题上,认为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 《巫列》),表现出天命与人为的二元论倾向。主张重视政事而远鬼神,认为鬼神与人,殊气异务,非有事故,何奈于我?( 《卜列》)因此,智者守其正道,而不近于淫鬼。反对当时盛行的谶讳迷信,认为统治者倡导它的目的是欺诬细民,荧惑百姓(《浮侈》),以维持其政权。
在政治上,认为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就是豪强专断,独霸仕途。指出: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 《本政》),世间 以阀阅取士,只是 以族举德,以位命贤( 《论荣》),结果是 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称 ( 《考绩》)。极力强调君主要知贤、用贤,认为 凡南面之大务,莫急于知贤,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 ( 《考绩》),并提出一套兼听、考功的任用人才的办法,反映了庶族地主参政要求。主张继承先秦儒家的 民本 思想,强调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边议》),认为 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本政》),因此,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 ( 《述赦》)。
在经济上,提出崇本抑末的主张,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认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而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务本》),要做到 以农桑为本,关键又在于省徭役,爱惜民力,这是由于力者乃 民之本、国之基 ( 《爱日》)。
在军事上,重视边远地区的防御和建设。驳斥割地苟全、待天时、边不可守的种种滥调,认为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朝廷昏暗,公卿将相不抵抗的政策。疾呼: 地不可无边,无边亡国,放弃边防只能造成唇亡齿寒,体伤心痛(《救边》)的恶果。主张劝民实边以安中国 ( 《实边》)。
《潜夫论》对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广泛而尖锐的。范晔在《后汉书王符传》里评论该书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本书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书中历数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衰世之务,给后人研究东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的一些极富哲理的成语也为后人称道,如唐代政治家魏征所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源出于 《明暗》 篇。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