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外名人 / 乌尔班二世

乌尔班二世

2024-07-25 08:39国外名人

乌尔班二世(UrbanⅡ,1035—1099),罗马教皇,1088—1099在位,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发动者。他继续推行前教皇格利哥里七世的教会教革和教权至上的政策,比起前任取得更大的成功。虽说格利哥里七世开始了罗马教廷与德皇长达二世纪的权力之争,但却以死于异乡的悲剧告终,而乌尔班二世终于战胜了德皇支持的敌对势力,最后在罗马站住脚,安然渡过了余生。这个历史事实直接说明了在十一世纪末,即乌尔班二世主持教廷时期,欧洲的封建分裂进一步加剧,教皇权势继续上升。

乌尔班二世,世俗名奥托·拉着利,1035年出生在法国马恩河畔的香槟贵族家庭。先后在苏瓦松和兰斯求学, 约在1055—1067年任兰斯教区助祭长。①1070年进入克吕尼修道院,后来成为该院院长,深得前任教皇格利哥里七世的赏识,1079年被召到罗马教廷供职。1084年,格利哥里七世委命他为教皇钦使,到德国对付敌对教皇克莱门特的反抗。他一到德国,就把格利哥里七世所绝罚的主教全部革职,弃绝德皇亨利四世扶立的敌对教皇克莱门特三世及其党羽。由于***有功,格利哥里七世提升他为意大利奥斯提亚枢机主教。1088年3月12日,奥托在罗马南部的特腊契纳当选为教皇。

乌尔班二世上台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支持的对立教皇克莱门特三世仍然占据着罗马。乌尔班重申反对世俗王权任命神职,提出主教应由神职人员和教徒选举产生。1089年,在诺曼军队的保护下,他初次进入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再次绝罚对立教皇及其后台德皇亨利四世。但因罗马的主要地区仍被克莱门特控制着,他只好退出罗马城,流浪多年。为了夺回教皇宝座,他先是对德皇作出让步以图换取撤销对克莱门特的支持,但遭到失败。而后,他一方面依靠诺曼人的支持,纠集武力征讨克莱门特;另一方面联络帝国境内反对亨利的封建公侯,利用继位问题挑拨亨利四世的父子关系,使亨利之子康拉德在1093年背叛其父,在米兰自立为王与教皇结盟。直到1096年,乌尔班才最终打败克莱门特三世,返回罗马,在拉特兰宫召开宗教会议把敌对派全部革除教籍。

在清除敌对教皇势力斗争的同时,乌尔班二世忠实地推行其前任格利哥里七世的“教权至上”的克吕尼改革政策。

在法国,法王抵制教皇推行克吕尼改革运动,组织一批教会神职人员与教皇对立。教皇借法王提出与原配离婚之事,以革除教籍相要挟,使其不再与教廷死硬对抗。当英王威廉二世反对实施教会改革时,教皇便任命神学家安瑟伦为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与之对抗。乌尔班积极赞助西班牙基督徒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他们的国家。他还利用当时南欧各国惧怕法、德等强国入侵的心理,同他们签订协定,使他们成为教皇的臣民,以确保其不受那些强国的钳制,同时也保证了他在这些地区能够推进克吕尼改革运动。1095年3月,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宗教会议上通过了他的“改革法”,1099年罗马宗教会议上再次予以确认,这些改革大多数条例被后来中世纪最著名的《革拉先教会法规歧异汇编》(1140年前编)所采纳,成为十二世纪教会法典的一部分,在罗马教会沿用数百年。

乌尔班二世担任教皇期间最大的事件是发起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元十至十一世纪,西欧的城市普遍兴起,它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到了十一世纪末,欧洲已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大部分土地都已成为各级封建主的领地,封建主为了满足其对城市商品和东方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向外扩张,夺取外族的土地。另外,当时欧洲盛行长子继承制,余子就成为无地骑士,他们入不敷出,只能以服军役和打劫商旅为生,并热衷于出征异乡。当时的西欧城市商人为了巩固地中海东部的商业阵地,支持封建主向东方扩张,至于农民,为了摆脱封建压迫,也渴望在远方获得幸福。于是一种向东方扩张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但此时,西欧世俗封建主之间混战不息,如同一盘散沙,无力组织一支统一的军事力量,而罗马天主教会作为国际神权政治的中心,不仅具有一般封建主向外扩张的野心,而且还有吞并东正教、迫使东方穆斯林改宗的企图。其时正值塞尔柱突厥人向拜占庭发动进攻,拜占庭一再失利,教皇便以援助东方教胞为名,成为十字军东征的组织者。早在1074年格利哥里七世就已向德皇亨利四世和法国贵族提出组织远征军,并准备亲自率兵东征,但因不久陷入与德皇亨利四世的斗争中,这个计划才没能实现。

乌尔班二世上台后,突厥人进逼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多次向西欧君主和教廷求救。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修一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教皇表示对以往希腊正教会与罗马教廷的争端深感内疚,希望教皇以全基督教会首领的身份派兵拯救帝国和东方基督徒,并提出东、西教会重新合并,由教皇统一领导的要求。乌尔班为实现由教皇统治基督教世界、并在东方建立新的教会领地的野心,接受了拜占廷的要求。

1095年3月,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召开宗教会议。会上,他作了煽动十字军东征的演说。虽然与会者同意东征,但未达到狂热的程度。于是他就求救于他的本土——法国,因为法国比西欧其它国家更具有十字军东征的条件。1089—1095年前后七年,法国连续发生灾荒,严重的饥馑和瘟疫,加上骑士们猖獗的打劫活动,使得国无宁日、人心惶惶。为摆脱这种局面,封建主急于向外扩张寻找财富;频于死亡的农民也迫切地希望到东方寻找生路。乌尔班决定利用这种情绪,于1095年夏返回法国。他沿途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向各地教会游说,特别是向法国东部和南部教会和封建主进行宣传,还让向他称臣的土鲁斯伯爵雷蒙带头参加十字军远征。在作了一系列的舆论准备后,他于1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召开了宗教会议。成千上万名骑士和教士,其中有十四名大主教、二百位主教、四百多位修道院院长,以及无数平民都赶到这里,以至城里都安顿不下,只得在克勒芒周围地区扎起许多营帐。会上,教皇发表了极有煽动性的演说,号召逐鹿争雄的西欧各君主王侯们停止“私战”,到东方去同异教徒斗争,夺回被突厥人占领的圣地,并说,突厥人已在东方“上帝的国度中大肆蹂躏”,“一切等级的人”都必须“迅速起来”,“将这个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否则被“卑贱的、退化的、给魔鬼作奴隶的种族”征服了,那将是“怎样的奇耻大辱呵”!教皇呼吁与会者“登上圣墓的征途”,并许愿说:“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旅途中——陆上和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丧失了性命,他们的罪愆即将在那一顷间获得赦免”。

为了驱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参加十字军,教皇欺骗说:东方的土地“遍地流乳与蜜”,耶路撒冷是另一个“充满欢娱快乐的天堂”,“这边所有的不过是忧愁和贫困,那边有的却是欢乐和丰足”。他同时宣布:参加十字军的人,死后直接升天堂,不必在炼狱中受熬炼;无力偿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

教皇的演说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与会者狂呼:“天主的意旨是这样!天主的意旨是这样!”接着,法国土鲁斯伯爵雷蒙的使者当即出场大声宣布年近六旬的伯爵不顾年迈,誓死遵从教皇之命出征。这一事先安排好的戏剧性场面起到极大的鼓动作用,十字军东征的狂热达到了顶峰。

这次会议指定了十字军出征的日期——1096年8月15日,参加十字军的人及其财产须交由教廷特别“照料”。为了保证十字军出征,会议规定封建君侯停战三年。

会议后,乌尔班二世继续在西欧各地旅行,劝说人们参加十字军运动。他指示各地主教在所辖地区进行鼓动,甚至命令各地修道院院长动员修道人员随军出征,并派出“圣徒”四处游说,把东方描绘成珠宝满坑、金银遍地,香料、胡椒、陶器、桃杏枣瓜等果品和丝织的奢侈品比比皆是。说什么全能的上帝呼吁谋杀犯、强盗、奸淫罪犯、作伪证者和其它各种罪犯出征,从而获得赦罪的好机会。

1096年,一批贫苦农民的队伍夹杂着一些无地骑士和亡命之徒最先出征,而后法、德、英封建主的武装队伍十万人分几路向东方进发。这些身着十字徽号军服的战士在临行前都必须在天主前宣誓终身效忠教皇,不得违背,否则以绝罚论处。乌尔班本想亲自出征,无奈刚刚在罗马站住脚跟,敌对教皇残余势力依然在顽抗,因此不敢贸然前往,只得向各路十字军派出教皇代表代行督战。1099年7月,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同月19日,乌尔班在罗马去世。临死前三个月,他还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再次鼓吹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二世任教皇的十年中,虽然只是在最后这三年才在罗马立住脚,但他的活动对中世纪教会改革的胜利却起了重要作用。他发动十字军东侵一方面极大地抬高了教廷权势,另一方面却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因此他的名字受到后人的咒骂。更新于:1个月前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 国外名人

    古斯塔夫·阿道尔夫二世

    古斯塔夫·阿道尔夫二世(Gustaf AdelfⅡ,1594—1632),瑞典瓦萨王朝第六代国王,卓越的军事统帅和军事改革家。1594年12月9日,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出生在斯德哥尔摩。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知识渊博。从12岁起他就..

    2024-08-18 08:36
  • 国外名人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Wilhelm Ⅱ,1859—1941),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人称小威廉。 1888—1918年在位,代表容克、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并企图用虚伪的承诺来欺骗和瓦解德国工人运动。他推行所谓“世界..

    2024-08-10 08:39
  • 国外名人

    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Ⅱ,1835—1909),比利时国王,殖民帝国主义分子,有“殖民主义之王”的称谓。列宁讽刺他是一个“生意人、金融家、奸商”①。他在世界近代历史上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名字同对非洲刚果河(今..

    2024-08-03 08:36
  • 国外名人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Ⅱ,1844—1913),埃塞俄比亚皇帝,在埃塞俄比亚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中起过重要作用。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在非洲被瓜分时期保卫了本国的独立。孟尼利克生于绍阿省盖拉人地区的安哥拉拉,出身于世..

    2024-07-28 08:36